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成立于2018年7月,其前身是1958年山西矿业学院设置的通风教研室,1985年开始招收“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专科生,1989年招收本科生;1998年更名为“安全工程”专业,2005年组建安全工程系;2007年入选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2008年获批山西省重点学科,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3年和2010年分别获批“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2011年获得全国首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2012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19年“安全工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同年获批全国首批“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2022年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历经60余年的发展,已构建起涵盖本硕博及博士后多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三晋学者”特聘教授1人、“三晋英才”8人、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山西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教授10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1人,形成了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在校本科生597人、硕士生359人、博士生46人。学院先后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批全国煤炭系统矿山智能化建设职工(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山西省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首批全省高校“育人先锋”党建品牌项目“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荣获山西省“科教兴晋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太原理工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院紧扣“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学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一流学院建设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教改课题18项、优秀博士论文4篇、优秀硕士论文6篇,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智能照明和智能穿戴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其中,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特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特等奖 、“华为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教育部“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最高奖、第十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专项)金奖。

学院立足行业发展,实现了工程实践、技术创新和理论探究的有机融合,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就业基地,组建了安全工程与技术装备研究院、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等10个校内基地;联合国框架下的“中国国际卓越煤矿瓦斯治理中心”、国家应急救援中铁十七局国家隧道救援队、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大同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山西虹安应急救援公司等22个校外基地。建成了山西省煤矿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矿井通风与火灾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教学科研支撑平台,以及教育部、应急管理部首批“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与山西新民能源投资集团共建的太原理工大学“煤炭安全绿色开采研究院”等联合培养、成果转化基地。由山西省政府、企业与学校共同投资1.5亿元建设的实验中心,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建成了基础分析实验室、微生物转化开采煤炭实验室等10个基础研究实验室和无通风智能开采与掘进实验平台、矿井智能通风与灾害管控实验平台等5个大型实验平台。

学院形成了以金智新院士、邓存宝教授等学术带头人和一大批学术骨干组成的高水平创新学术团队,重点攻关基础理论与系统工程、无通风绿色开采、矿井智能通风、粉尘防治与职业健康、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煤层气开采与矿井瓦斯防治、防灾减灾与应急技术7个科研方向,产出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30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获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3000余项。

翘首未来,初心如磐。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求实创新”校训,砥砺前行、锐意进取,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为学校高水平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作出新的贡献,为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谱写崭新的华彩篇章。